上周受 TUV 莱茵公司的邀请,去德国参观了一圈,整体的感触非常多,不仅是对检测认证机构的认知,更是对中德文化的深入理解,本来想等到一派播客里慢慢聊,但看到圈里对于莱茵认证有很多疑惑,我就先整理一篇文章给大家了解一下。

根据我的实际所见所闻,想要做一个真正中立并专业的检测认证机构可并不简单,不仅要保持中立和专业,还要能良性运营 150 年,以下几点是我总结出来的几个关键点。

要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属性

身份和背景会决定企业的最终去向,作为一个检测认证机构,如果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,那就很容易出现公正性的问题,检测认证是有商业费用的,怎样保证机构不会因为赚钱而产生偏颇呢?只能从根源上解决。以 TUV 莱茵为例子,这家认证机构的实际控制人是行业协会,行业协会受政府监管,而企业属性为非盈利组织,注意,这里的非盈利不是常规理解的不允许收费或赚钱,而是指所以的盈利都必须用在检测认证业务的扩张和专业性投入上。因此,运营了 150 年时间,全球员工 2 万人,年度总收益才 19 亿欧元,典型的慢公司。

TUV 莱茵起源于 1872 年的蒸汽锅炉行业协会,面对频发的锅炉爆炸事故,协会组织专业的工程师替代政府进行锅炉检查和安全认证,随后 50 年,一步一步缓慢扩展到汽车安全、电子产品、软件系统等各个领域的检测认证服务。50 年之后才走出德国,拓展全球的检测认证市场。

这种背景属性的第三方机构,在国内应该是没有的,我之前接触过几家私营检测公司,因为业务收入需求,对认证报告输出原则的定义是有商议空间的,竞争压力也非常大。

要有严谨的企业文化

为什么需要严谨呢?检测认证都是依据相关标准来测试的,有些是国际标准,有些是行业标准,有些是 TUV 莱茵研究定制的标准。产品测试的过程中,必须严格遵守流程和规则,不能有含糊和偏差,我参观了十几个测试实验室,有些测试是机器自动化完成的,有些则是工程师手工完成的。

一些测试甚至非常枯燥的,比如对洗碗机的清洁效果测试,就需要按照标准,用固定配方的合成食品把盘子涂抹均匀并晾干,再进行洗碗机实际清洗测试,同样的流程要反复数次,最终给出认证结果。这个过程中,不能有一点失误,要求工程师要有极度较真的职业精神。

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,甚至内心调侃,感觉这样的工作只适合德国人来做,因为他们的文化就是不善变通,反而没杂念和想法。

当然,配套的还有从业标准、从业经验、以及良好的福利待遇,企业文化和使命感,可以让他们更加安心专注的去做好一件事情。

不断迭代的标准研究能力

标准制定之后,是不是就永远不变了呢?当然不行。随着行业的发展,产品力也不断变化,不可能一直拿旧标准去测试新产品,所以,标准的定制和优化能力就非常关键。TUV 莱茵有专门的研究院,负责对产品和行业进行长期研究,挖掘消费者的关键需求,并结合既往经验和能力,形成一个新的认证体系,比如低蓝光护眼和游戏性能认证等等,都是通过拆解多个项目,涉及硬件、软件、甚至包含一部分人工标准测试,最终给出的认证结论,在这个结论下,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厂商的产品有约束、有保障、也有品牌加成。

在标准定制方面,以太阳能光伏产品的测试标准为例,TUV 莱茵早在 35 年前就开始标准研究,那时甚至还没有形成光伏行业。但随着光伏产业成熟,莱茵也自然成了这个领域份额最高的检测机构,莱茵的测试标准,后来也被采用到国际标准中,他们的工作确实可以更好的推动一个行业的规范发展,这也是 TUV 莱茵的核心价值观之一。

足够长的时间验证和品牌沉淀

当前面的背景和能力都具备之后,剩下的就交给时间来验证了,你的认证服务能否促进行业规范,能否让消费者信任,都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检验,一个家用电器可能用五到十年,一个汽车可以用几十年,经过认证和未经认证的产品差异,需要一点一点的呈现出来,不是仅仅靠宣发和包装能够搞定的。

事实上,TUV 莱茵的认证标识在德国随处可见,从电梯、到老爷车、服装检测,它在提供行业认证的同时,也产生了品牌附加值,150 年的机构历史和中立属性,可以让德国消费者很容易理解并信任这个价值,更愿意消费带有莱茵认证标识的产品。

虽然 TUV 莱茵进入国内也有 33 年,但早期大多是给出口企业做认证服务,面向消费者的产品认证,这两年才逐渐出现,不了解背景的消费者很容易主观误解,纯属正常现象。相信随着时间的沉淀,消费者对品牌的意识增强,会慢慢刷新对认证标识的认知。

最后一点感想

真要做一个合格的检测认证机构,企业本身的中立属性是非常关键的,这必须由初始基因来决定,而不是主观的宣称自己可以中立,但实际结构上是逐利的,那早晚都会出问题。

不管是测试本身还是标准研究,都是一种枯燥的工作,对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,这确实需要一个合适的文化基础,目前全球 11 大检测机构,德国有 4 家,这背后是有深层次原因的。

最后一点,中立代表了独立第三方,还有一个大家常常讲到的【客观】问题,能做到吗?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,即使是 TUV 莱茵这样的专业机构,拥有无数先进的检测设备,也不会强调客观这个词。因为没有绝对客观,只能是严谨的遵循标准,并不断迭代标准,尽全力保持最优结果,没人能监控所有客观因素,以及任何意外的发生。

TUV 莱茵公司的一句总结让我非常认同:创新不是颠覆,更是将好变成优秀,将优秀变成经典的过程。我觉得这就是中德文化对于工作和创业的不同理解,为什么德国随处可见百年历史的大小公司,比讨论收费多少、客观与否,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。